中华艺术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胡建军说,梁枫先生的焦墨山水,用笔墨构画出独有的灵魂与思想。满幅洋溢着逸气、书卷气、才气,文人之质虽极尽含蓄,细细体验却是涌涌然然。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著名山水画家龙瑞说:“梁君(梁枫)用笔圆浑雄沉,真力弥漫,墨韵生动而五色具,颇见功力。构图奇丽跌宕,独出心机,可谓上乘之作。”
著名画家王界山说:“用焦墨反复积墨,这是前人没能达到的。能画出了谢赫‘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非常难得,极为不易,你(梁枫)做到了。” (全媒体记者 林志滨 )
艺术简历
梁绪元 笔名梁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6年毕业于聊城地区师范美术班;1980年毕业于山东轻工美术学校;梁绪元先生1986年-1988年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期间从师张仃;1993年入馔《齐鲁书画家大辞典》;2012年-2014年从师龙瑞先生。梁绪元先生从黄宾虹、张仃、龙瑞三位大师画中汲取营养,取之精华,独创焦墨积墨法。形成”干裂秋风、润含秋雨“,浑厚华滋的风格,独立于中国山水焦墨画之林。
现为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艺委会委员(文化部主管)、中国焦墨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创作中心山水画国展班导师、龙瑞山水画工作室画家、荣宝斋画院名家工作室画家、中国.泰山书画院院长、人民书画院山东分院业务院长。
近年来,梁枫先生倾情于写生,创作了《梦乡月儿圆》《青山无古今》《家山金秋》《故乡情怀》《新视角》《京郊墨韵》《太行亘古》《太行魂》等十多件焦墨作品入选中美协全国大展并获奖。梁绪元先生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焦墨山水参加全国大展,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格的首例艺术家。
中华艺术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胡建军说,梁枫先生的焦墨山水,用笔墨构画出独有的灵魂与思想。满幅洋溢着逸气、书卷气、才气,文人之质虽极尽含蓄,细细体验却是涌涌然然。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著名山水画家龙瑞先生说:“梁君(梁枫)用笔圆浑雄沉,真力弥漫,墨韵生动而五色具,颇见功力。构图奇丽跌宕,独出心机,可谓上乘之作。”
著名画家王界山说:“用焦墨反复积墨,这是前人没能达到的。能画出了谢赫‘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非常难得,极为不易,你(梁枫)做到了。”
国展作品
写生作品
焦墨画是采用干笔浓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的一种画法,也是一种最古老的画法,比如五千年前的彩陶就是焦墨画法,隋唐时期兴盛起来的壁画,也基本上是焦墨。到了北宋,虽有了水墨的浓淡变化,但与后世在生宣纸上那种水墨淋漓的丰富变化相比,也还是以浓墨为主,所以黄宾虹先生题画有“北宋多用焦墨”之说。明末清初的程邃喜欢画焦墨,也多半是以枯笔渴墨为主,水墨辅之。纯用焦墨作画,大概从当代的张仃先生之后才慢慢多了起来,但是相对于水墨,困难度极高,国内纯用焦墨作画为数不多的一批焦墨画家,传承焦墨这一难度较大的古老绘画方法。
发展
唐宋以后随着宣纸的日渐普及,利用水在生宣纸上的洇化作用,水墨画法遂日益盛行。文入画家更崇尚水墨,以水墨为“戏”,大大推进了中国画技法的发展和成熟。可以说水墨的“韵味”,水晕墨彰的雅致效果,全归功于“水”。宋元以后的历代文人画家都极力在用水之法上下功夫,所谓“用墨之法全在用水”。
明末清初是文人画的高峰期,正当程邃的上代画家徐渭把水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时候,为什么程邃却突然用起焦墨了呢?笔者无从考证。但是艺术的一个特点就是求新求变。程老先生大概正是对当时的潮流反其道而行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焦墨来体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和其他画家拉开距离。
特点
张仃先生钟爱焦墨,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有重要的一点,他说:焦墨更能发挥“用笔”。笔者有同感。水墨作画,要着意于把握笔头蘸水量的多少,熟练地掌握运笔的快慢疾徐、轻重强弱,既有感情的充分宣泄,又要有高度的技术技巧。画得好则氤氲洇润,浑厚华滋,弄得不好则散漫糊涂,形如“墨猪”。焦墨作画则可以放笔直干,不受用水多少的干扰限制,一心一意在虚实刚柔的尽情表现中发挥“用笔”,既可痛快恣肆地表达情绪,又可使笔型笔意得以充分张扬。画得好则铿铿锵锵,刚健有力,弄得不好则枯燥乏味,形同柴槁。郎绍君先生在谈张仃先生焦墨画时说:“焦墨就等于一个人把自己逼到绝路上再找一条活路。”实际上画画就是给自己找难题,制造矛盾,解决矛盾,置之绝地而后生,水墨焦墨都一样。水墨之法在古人的长期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到了很高的境界。所以有人说,作画惟笔精而墨妙,谓之“法备”,焦墨不能发挥用水之长,无足取。其实,不同的画法各有其难,亦各有所长,所谓“法备”只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或是前人已达到的高度,但不是说“独此一法”、“非此莫属”或“到此为止”。“法备”和“画无定法”是并存的。
形成
从总体方面来看,艺术面貌的形成是受地域特点和自然环境影响的,我国南方气候湿润,景色秀丽,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多为水墨淋漓,烟云缭绕,秀润优美。北方则高原广漠,旷达辽阔,苍茫壮观,绘画风格多为厚重浓郁,坚实深沉,苍凉悲壮。如此看来,以焦墨表现西北的自然风貌似乎更加贴近。但是,自然生态又不是艺术生态,当今社会的画家已远非古人画画那样要更多地受地域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有不少的南方画家已在他们的先辈无法涉足的黄土高原、戈壁大漠上印上了自己的足印,或在作品中表达出雄强壮美的情怀。北方画家则纷纷到江南水乡捕捉创作灵感,或在水墨韵味上大做文章。地域影响对画家个体来说,只是一种“无意识”,而画家着意追求的则是艺术风格的自觉和个性化的张扬。
前景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绘画的交流,中国画家又通过吸收西洋画的工具和方法,推进了中国画的发展。看来,在物质材料上,能利用的都用了,大概已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多半只能在已有的材料工具和形式技法上轮回翻新。艺术家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发现,“旧”的往往会变为“新”的,古老的往往会变为“现代的”,焦墨画法大约就是如此。在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格局中,用什么画法都可以,也都有各自的欣赏者,关键是要画得好。如果把焦墨画得“枯而不润,刚而不柔,即入野狐”。这也大概就是黄宾虹老先生说的 “屡变者体貌,不变者精神”之“笔墨精神”吧。
焦墨法,是中国画诸多技法中古老又具有难度的表现
技法。擅此技法者,现代画界屈指可数,最为人熟知的是一代巨匠黄宾虹。
聊城有一位画家却爱于此,画于此,成于此。他以焦墨山水参加国家举办的大型展览,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焦墨山水达到中美协会员资格的首位艺术家。
他就是梁枫先生。
在梁枫先生的焦墨山水画作上,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展现着一个创作理念:知白守黑、动静相宜、负阴抱阳,被业界高度赞誉。
探索之路:踏入险境 方得奇绝
焦墨法之难在于不靠水的渗化和遮盖,却要使画面有苍润的效果和丰富的层次,历代画家视其为画道上的“险绝之境”。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梁枫对于焦墨积墨画法了然于胸,这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来的笔墨由浅入深,繁复皴点,层层渲染,笔墨不断叠加,于浑厚中也见分明,既古朴厚重又雄浑苍茫,出新意于法度。
梁枫的焦墨山水作品,在过渡中显示着跳跃,在平和间孕育着激越,墨色的灵动变化,随着山体的蜿蜒渐成妙律一曲,无声胜有声,雄俊却不孤绝,凌奇却有温情,是技法与精神完美统一的佳作。
在《太行魂》中,高大巍峨的太行山矗立其间,而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郭亮村依山而坐,一条“挂壁山路”在树丛中若隐若现,在黑与白、大与小的视觉冲击中,不禁让人赞叹大自然的奇绝惊艳。
求艺之门:师从张仃 卓然而立
用纯焦墨创作的中国画,以明末清初的程邃为始,现代的黄宾虹、潘天寿也时常以纯焦墨作画,以及当代张仃等人。
1985年到1988年,梁枫先生便师从中央工艺美院原院长张仃。“张仃老先生是近代焦墨的领军人,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梁枫先生回忆说,他在山东轻工业美术学校学习时,以水墨画为主,画作的取材不一而足,山水、虫鱼鸟兽、人物等都有涉猎,跟随张仃老先生学习后,画风逐渐转变,主攻焦墨,主要取材山水风景。
师从名师,让他的艺术风格卓然而立。近年来,他多次深入太行山、云蒙山、京郊十渡等地现场写生,焦墨笔法融入北方干枯的山石结构,干与湿、阴与阳、黑与白结合得和谐一致。其间,几百幅焦墨山水作品在他的笔锋挥动下毕现毕致。
画作之雅:逸气才气 满幅洋溢
干裂秋风 润含春雨
—— 梁枫焦墨山水中的三气
初识梁枫,给我的感觉温润如玉,有谦谦君子之风。就是这位平易近人的画者,谁人会想到,竟然在艺术之路上探求了许久,在焦墨山水的领域,是如此执着地踽踽前行。
艺者,孤独也。艺术家的孤独是彻心彻骨的,三尺薄宣,一份清凉,寂寞纸上行,斗室是他自由的王国,笔墨是一生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如影随形。热闹是属于这个世界的,而他们,伴随着的是孜孜不倦笔下挑灯的身影。
纵观梁枫先生的山水画作,山石的肌理,反复的积墨,使画面具有浑厚华滋的效果,突破了有史以来焦墨画仅靠线条表现的画法,使画面呈现出水墨的气韵。无论是创作还是写生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笔力稳健。对于积墨法多年的浸淫和实践,了然于胸,他的创作,丰富了焦墨山水这一领域,颇有建树。
他的画有三气
一曰文气。文气即书卷气。这在梁枫的画上有充分的体现。他读子集经史,习翰墨丹青,好诗词歌赋,喜文章道德。几十年来,他如一介苦行僧,一直行走在焦墨创作的荆棘之路上,一直在寻找诗意的栖居地。到而今,他似乎已经找到了那个诗意的栖居地,并在那方天地里寄情山水,诉诸焦墨,流淌于笔端,用其焦墨枯笔书写其诗性人生。
二曰才气。才气者,才情也。梁枫才情逼人,又舍得下功夫。他对古人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深入研究,并加以发展,尤其对于经典之作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古人的心绪、情感也认真体会。讲究题外功夫。他非常注意自己综合的全面修养,诗书画印无不涉猎,他认为要在运笔的徐疾、提按、顿挫、点垛、转折上多练习,其实就是强调以书入画,提升自己的美学修为,造化有神韵,自然存大美。他的才情体现在作品上,这使得他的作品给人高古之美,却又浑然天成,空灵隽永。
三曰逸气。逸气者,散淡之气也。梁枫的作品既有浑厚之美,同时也具散淡之个性,不事雕琢,飘逸洒脱。由于墨法有致,表现得非常强烈,丰富而不雷同,标志着他绘画风格从浑厚华滋向清逸疏朗的转变。
多年来,在焦墨山水空间里,他焚膏继晷,观察揣摹,严谨治学,深刻感受和精心提炼笔下的千山万水,同时走出户外,大名山大川,观流云飞瀑,听鸟叫蝉鸣,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万千造化,师法自然,方为大道。他多次深入太行山、云蒙山、京郊十渡等地进行现场写生,焦墨笔法融入北方干枯的山石结构,干与湿、阴与阳、黑与白结合得如此协调一致,一批批这样的焦墨山水作品就这样在他的笔锋挥动下毕现毕致。梁绪元先生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和语言,是独属于他的,逐渐有了自家风貌。
著名画家龙瑞先生2014年年评说:“梁君用笔圆浑雄沉,真力弥漫,墨韵生动而五色具,颇见功力。构图奇丽跌宕,独出心机,可谓上乘之作,非常难得,若更奋勉励行,必至大成”。
时隔三年多,著名画家王界山先生评价梁枫先生的画时说:“笔墨十分老辣,功夫非凡。构图很美,画面效果让人震撼,很有冲击力。焦墨一般画不好就画死了,铁板一块。你能画出了谢赫“六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非常难得,极为不易,你做到了。”
黄宾虹对程邃焦墨山水画的理解有言:“垢道人下笔润含春雨,干裂秋风”,而这,正是梁枫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我们期待他在焦墨山水的艺术道路上,勤勉前行,必有大成。(作者:初中海)
书画道网,国内知名书画门户网站
微/电13780738765
![]() |
|